查看原文
其他

2018-06-01

【中医宝典App】中医古今书籍在线/离线阅读 >>>


编者按

夜莺啼绿柳,皓月醒长空。

最爱垄头麦,迎风笑落红。

 —《小满》(宋·欧阳修)

 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。进入小满节气,气温开始快速升高,这时候就要做好防暑降暑措施了。小满时节有什么风俗习惯,小满到了又该怎么养生呢?

 

小满(Grain Buds)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。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°时为小满。

 

《月令·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四月中,小满者,物致于此小得盈满。”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,但还没有成熟,约相当成熟后期,所以叫小满。

 

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时候,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:“小满不满,干断思坎”;“小满不满,芒种不管”。把“满”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,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,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,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。因为“立夏小满正栽秧”,“秧奔小满谷奔秋”,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。

 

从气候特征来看,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,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,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,降水进一步增多。小满以后,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。

 

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。建议人们要有“未病先防”的养生意识,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。

 

2018年小满

5月21日10:14:33 – 6月5日01:29:03

 


小满三候

 

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:“一候苦菜秀;二候靡草死;三候麦秋至。”是说小满节气中,苦菜已经枝叶繁茂;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;此时麦子开始成熟。

 

一候“苦菜秀”:《埤雅》以荼为苦菜。《毛诗》曰:“谁谓荼苦?”是也。鲍氏曰:“感火之气而苦味成。”《尔雅》曰:“不荣而实者谓之秀,荣而不实者谓之英,”此苦菜宜言英也。鲍氏曰:“感火之气而苦味成。”蔡邕《月令》以谓苦荬菜。 


二候“靡草死”:郑康成、鲍景翔皆云:靡草,葶苈之属。《礼记》注曰:“草之枝叶而靡细者。”方氏曰:“凡物感阳而生者,则强而立;感阴而生者,则柔而靡。”谓之靡草,则至阴之所生也,故不胜至阳而死。 


三候“麦秋至”:原为小暑至,后《金史志》改麦秋至。《月令》:“麦秋至,在四月;小暑至,在五月。小满为四月之中气,故易之。秋者,百谷成熟之时,此于时虽夏,于麦则秋,故云麦秋也”。

 

主要风俗习惯

 

抢水

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,谚云:“小满动三车(三车指的是丝车、油车、水车)。”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。此前,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“抢水”仪式,行于海宁一带,有演习之意。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,确定日期,安排准备,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,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、麦饼、麦团,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,群以击器相和,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,数十辆一齐踏动,把河水引灌入田,至河浜水光方止。

 

祭蚕

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,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。我国农耕文化以“男耕女织”为典型。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,南方以蚕丝为主。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,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,尤其是江浙一带。 


蚕是娇养的“宠物”,很难养活。气温、湿度,桑叶的冷、熟、干、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。由于蚕难养,古代把蚕视作“天物”。为了祈求“天物”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,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。

 

衣、食、住、行全攻略

 

1、饮食:清湿除热、清淡素食

小满时节,养生的重点是“防热防湿”。中医认为“暑多挟湿”,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。

 

小满要做好祛湿工作,那么最好是饮食要清淡,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,另外要注意经常的开窗通风。

 

常吃具有清湿除热作用的食物,如冬瓜、苦瓜、丝瓜、藕、西红柿、西瓜、梨等果蔬,这些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,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、蛋白质等。

 

另外,还要多喝水,以温开水为好,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内热的排出。此外,《内经》也认为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。所以,为了祛湿,建议市民平时还要多吃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,如山药、玉米、荸荠、苡仁等。

 

小满节气养生的祛湿食谱

1、鲫鱼炒荷包蛋

配料:白鲫鱼500克,鸡蛋3个,生姜3片,胡椒粉适量。

 

做法:

将白鲫鱼宰杀干净后洗干净,起锅热油,放入鲫鱼,煎到微黄色,放入少许清水,将鲫鱼装起;鸡蛋煎成荷包蛋的形状装盘备用。

 

重新起锅热油,放入姜片爆香,然后加入清水1250毫升,大概5碗的分量,用大火煮开,放入鲫鱼滚片刻,放入荷包蛋,再次煮沸后调入食盐、胡椒粉即可。

 

功效:有助于开胃和祛湿。

 

2、草鱼煲冬瓜

配料:草鱼250克,冬瓜500克,食盐、味精、植物油等各适量。

 

做法:

将冬瓜去皮后切成三角形的块状;草鱼宰杀干净,留尾巴洗干净备用。准备炒锅,放入植物油热了一会,就放入带尾的草鱼,煎成金黄色。

 

准备砂锅,放入清水适量,倒入鱼和冬瓜块,用大火烧开之后,改用小火,炖2个小时左右,等到汤出现奶白色,即可加入食盐调味,然后食用。

 

功效:可以平肝、祛风、除热、利湿。

 

3、荸荠冰糖藕羹

配料:荸荠250克,藕150克,冰糖适量。

 

做法:

荸荠洗净去皮,藕洗净切小块。砂锅加水适量,将荸荠、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,加入如冰糖再炖10分钟,起锅即可食用。

 

功效:清热利湿,健脾开胃,止泻固精。

 

对不同的身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调养方式。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不同体质的特征和养生要点和饮食推荐……

 

2、穿衣:宜宽松、别露脐

小满过后,气温逐渐升高,此时的着装宜宽松舒适,不仅活动方便,而且通风透凉,有利于散热。一般来说,服装覆盖身体面积越小,体温散失越快,但在炎热的夏季,不要误以为穿的越露就会越凉快。

 

一般外界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的时候,我们才会感觉有凉快的感觉。

 

当外界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,暴露面积不宜超过人体总表面积的25%,否则热辐射就会侵入皮肤,反而更热。

 

炎炎夏日,穿短杉、短裙、短裤是不错的选择。另外,夏装的开口部位不宜过瘦,最好敞开些,以利于通风散热。需要提醒的是,爱穿露脐装、吊带装的女性,在出入有空调的场所时,应避免腹部和肩部受凉,以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和肩周炎、颈肩综合征等疾患。

 

3、睡眠:保证睡眠、注意保暖

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,雨量增多,但早晚仍会较凉,气温日差仍较大,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,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,尤其是晚上睡觉时,要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。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,早起晚睡,但要保证睡眠时间,以保持精力充沛。

 

此时日照渐长,可早起晚睡。为了保证睡眠时间,保持精力充沛,可采取分段睡眠的方法,在中午以及晚饭后小睡一会,中午睡眠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佳,时间不宜太长,晚饭以后如果睡眠,则以15分钟到半小时为佳。

 

一些人中午会趴在办公桌或课桌上午睡一会儿,其实,这是不利于消除疲劳的。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,全身肌肉松弛,血液循环减慢,头部供血减少。如果采用坐姿,人醒来后,会感到头昏、耳鸣、腿软、视线模糊、面色苍白等大脑缺血、缺氧症状。另外,伏在桌上休息,使眼球受压,眼压增高,易诱发眼疾。

 

4、洗澡:勤洗澡、慎洗冷水澡

此时气温升高,人体容易出汗,市民要勤洗澡,但水温不要太高,因为这样会使皮肤受到刺激,保护性的皮脂被洗掉,皮肤更干燥,易受损伤。

 

洗澡时把水温调到35摄氏度左右,与体温接近最好。洗完澡一定要擦干,擦干后最好涂上爽身粉。

 

小满之后,因为天气渐热,许多人喜欢洗冷水澡。冷水澡虽好,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,如体质弱者或患有高血压、关节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,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
 

5、情绪:调适心情、怡养性情

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烦躁,心理学家称之为“情绪中暑”,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摄氏度,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后,这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,所以从小满开始,你就要注意精神养生,保持一个平静的心境才好。

 

此时要调适心情,注意保持心情舒畅,胸怀宽广,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、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。

 

此时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下棋、书法、钓鱼等怡养性情,同时也可在清晨参加体育锻炼,以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为宜,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,伤阴也伤阳。

 

6、出行:涂抹防晒霜、撑把遮阳伞

一般皮肤白和皮肤干燥的人比油性皮肤和皮肤黑的人对日光更敏感。外出要早出晚归,以避开中午强烈的紫外线,同时要打伞、戴宽边帽、着长袖衣衫等等,使皮肤避免紫外线照射。外出涂抹防晒霜也是一种不错的预防方式。

 

日常护理、外出购物、逛街可选用SPF5—8的防晒用品,外出游玩时可选用SPF10—15的防晒用品。游泳或做日光浴时用SPF20—30的防水性防晒用品。当照射时间超过有效防晒时间应及时补充涂抹。

 

不仅是皮肤,头发也应防晒,在夏季出游时,最好撑把遮阳伞或戴遮阳帽;另外游泳时应戴泳帽,上岸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头发。

 

7、防病:预防风疹

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,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,要重点防治“风疹”。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,发病迅速,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,或成块成片,或呈丘疹样,此起彼伏,疏密不一,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,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。

 

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,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,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,如赤小豆、薏苡仁、绿豆、冬瓜、丝瓜、黄瓜、黄花菜、水芹、荸荠、黑木耳、藕、胡萝卜、西红柿、西瓜、山药、蛇肉、鲫鱼、草鱼、鸭肉等。

 

忌食厚味、甘肥滋腻、生湿助湿的食物,如动物脂肪、海腥鱼类、酸涩辛辣、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,如生葱、生蒜、生姜、芥末、胡椒、辣椒、茴香、桂皮、韭菜、茄子、蘑菇、海鱼、虾、蟹各种海鲜发物、牛、羊、狗、鹅肉类等。

 

来源:三九养生堂,图片来自网络

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



















《伤寒论》在线阅读


《爷孙俩的中医故事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★★★★★


人体穴位大全【图文版】


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?收藏这篇就够了


药房医院“代煎药”的猫腻!


中国第一部全面《急性心肌梗死》防治电影,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




  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

   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


  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